當前國家大力倡導雨污分流處理,城市市政通常使用新建雨水渠和污水渠兩種渠道進行雨污分流,具有成本高、工程量大的特征。在農(nóng)村以及一些偏僻貧窮地區(qū)新建成本相對低的人工組合濕地處理生活污水,但由于未進行雨污分流,在雨量大的天氣時,人工濕地會被雨水沖毀損壞,同時也會造成一定的污染,急需一種雨污分流的裝置來進行雨污分流,使污水通過污水管道流入污水處理池處理后再排放,而雨水通過雨水管道直接排放到自然環(huán)境中。
初期雨水棄流時雨水在進入集雨池前必須經(jīng)過一個擁有一定容積的初雨池,當初雨池流滿之后才能進入集雨池,這個初雨池的容量就是初期棄流的流量。其次當?shù)孛娴挠晁s質(zhì)多,污染物源復雜,在棄流和粗略過濾后,必須進行沉淀才能排入蓄水系統(tǒng)。
另外初期雨水氣流一般雨水傳輸主要通過地下管道或者明溝暗渠將棄流后的雨水傳送到過濾系統(tǒng)。因為雨水在傳輸過程中很容易再次污染,因此明溝只有在綠地滯蓄雨水且水質(zhì)要求不高的的回灌中才會進行使用。
由于降雨和徑流過程均表現(xiàn)出初期水質(zhì)差而流量小的特點,可以考慮將初期雨水棄流管設計為分支小管,初期水質(zhì)差的小流量首先通過小管排走,超過小管排水能力的后期徑流再進入雨水收集系統(tǒng)。該法的特點是自動棄流,可以減少切換帶來的運行和操作的不便。但棄流量難以合理控制,尤其是在降雨強度較小而降雨量很大時可能會使棄流量加大,減少收集水量甚至收集不到雨水。該法一般適用于匯水面較大,有足夠的收集水量時。